CNN專題: 在新加坡因供應大麻而執行死刑的監獄內
- Ingrid Wei
- Oct 20, 2024
- 6 min read
儘管他擁有一張稻草墊,馬修表示他更喜歡在新加坡樟宜監獄最高安全區的牢房水泥地板上睡覺。
「這樣比較涼快,」這位41歲的前任教師說,他因販賣冰毒被判處超過七年的監禁並遭受七鞭刑。
CNN在一次由新加坡當局安排的樟宜監獄專屬參觀中遇到了馬修,他要求保護姓名。此次參觀旨在為新加坡堅決的禁毒立場辯護。

近年來,從美國的數十個州到從加拿大到葡萄牙的多個國家,已經將大麻非刑事化。然而,新加坡對於某些毒品的處罰卻依然十分嚴厲。新加坡對那些因供應某些數量的非法毒品被定罪的人,強制執行死刑——包括15克(半盎司)海洛因、30克可卡因、250克冰毒和500克大麻。
本週,一名64歲的男子因毒品罪被絞刑處決,這是今年第4位被絞刑的人。這樣嚴厲的判決使新加坡這個富裕的城市國家進入了少數幾個執行毒品罪犯死刑的國家行列,其中包括伊朗、北韓和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內政與法律部長顧聲揚將該國的禁毒戰爭形容為「生死存亡的戰鬥」,並聲稱政府的強硬立場若有放鬆,將會導致混亂。
「看看世界其他地方,」顧聲揚說,「每當對毒品的處理方式出現某些寬鬆,謀殺率就會上升。殺人、酷刑、綁架……這些都會增加。」
盈利的毒品市場
當國際航班降落時,來到新加坡的遊客會收到關於這個島國對毒品零容忍政策的警告。
「毒品走私可判處死刑,」一名女性聲音通過廣播系統宣佈,並提醒乘客繫好安全帶,收起餐桌。
許多新加坡市民也知道,在國外使用毒品對他們來說是非法的。回國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在入境時可能會面臨毒品檢測。
「當你回來,如果有理由相信你曾使用毒品,你可能會被檢測,」顧聲揚說。按人均計算,新加坡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擁有近600萬人口,年人均GDP接近134,000美元。
這個區域運輸和金融中心有著安全、高效和嚴格的名聲,這是在事實上由單一政黨統治下的成果。
顧聲揚所在的人民行動黨自新加坡獨立以來已經執政近六十年。
顧聲揚在內政部的陽台上發表講話,從這裡可以俯瞰整潔的公園和別墅區,他認為新加坡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尤其在他認為充斥著毒品的亞洲地區。「如果你能將毒品走私進入新加坡,這裡的街頭價格與世界某些地方相比,是一個磁鐵。」新加坡靠近臭名昭著的金三角,這是泰國、老撾和處於內戰中的緬甸交界的山區。去年,聯合國毒品和犯罪辦公室(UNODC)將該地區標註為全球最大的鴉片來源地。近年來,該地區的冰毒生產也激增,超過了海洛因和鴉片的生產。
新加坡的反毒大臣稱,嚴厲的懲罰對毒品走私者起到了威懾作用。
「我們的監獄哲學不同於,比如說,斯堪的納維亞的哲學,」顧聲揚說。「我們選擇讓它變得嚴厲,」他補充道。「這不是度假村。」
蒸汽浴般的高溫單人牢房
新加坡的樟宜監獄複合體是一個被圍牆和警衛塔圍繞的區域,位於該國主要機場的陰影下。
超過10,000名囚犯被關押在這裡,根據監獄的最新年報,大多數囚犯是因毒品罪行而服刑。
CNN獲准參觀了最高安全區的一層,這裡關押著約160名因販毒、謀殺等暴力犯罪而被判刑的犯人。
每個牢房內外甚至馬桶上方安裝了網絡攝像頭,僅需五名警衛便可監視整個樓層。
在用餐時間,金屬門閂的聲音回蕩在囚室區,餐盤是通過每個牢房門下方的地面小門遞送的。當局允許CNN只訪問了一名囚犯——前教師馬修,他表示他對他曾販賣的毒品上癮。
他的單人牢房非常簡陋,只有7平方米(75平方英尺),有一個坐便器和淋浴設施。囚犯不允許擁有家具,因此沒有床或可以坐的東西。
新加坡的熱帶氣候使得這裡的監獄全年都像蒸汽浴一樣炎熱,日最高氣溫經常超過30攝氏度(86華氏度)。
極端高溫對囚犯的影響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隨著氣候變化,氣溫上升。
「你會注意到這裡沒有風扇或空調,」馬修解釋道。「有些時候是難以忍受的。」
當被問及死刑威脅是否對他的毒品販賣行為有威懾作用時,馬修說:「我想說是的。」
「但事實是,在那時候我根本沒有想這些。事實上,我當時完全避免去考慮後果。」

“人生的掌舵者”
監獄故意嚴酷的環境與設施內的情感健康訊息形成鮮明對比。
囚犯在工作坊中包裝去屑洗髮水和即食咖啡,並賺取少量工資,工作室牆上貼滿了史蒂夫·喬布斯和納爾遲·曼德拉等名人的激勵名言。
監獄的課堂上裝飾著卡通人物和瀑布的照片,囚犯在這裡接受憤怒管理和職業培訓課程。
新加坡監獄服務部的官員表示,他們鼓勵看守自視為「人生的掌舵者」,幫助改造囚犯。
從一個稱為「魚缸」的空調房間,官員們通過數十個安裝在監獄內外的監控攝像頭,實時監視囚犯。負責矯正單位的魯賓·梁說,這份工作並非沒有風險。他表示,暴力事件——通常是囚犯之間的打鬥——每隔幾週就會發生。
「有時候,他們會對你要求很高,可能會粗魯、敵對,」他補充道。
黃絲帶計劃是政府的改造計劃,旨在幫助前囚犯就業安置和社區參與。
儘管有這些努力,新加坡官員表示,大約五分之一的前囚犯可能會在兩年內再次入獄。相比之下,美國的重犯率較高,約三分之一的人會在兩年內重新入獄。
然而,死刑犯並不會接受改造。
根據最新數據,新加坡在2022年執行了11名死刑犯,去年執行了5名,全部因毒品罪而被判死刑。
當局並未允許CNN參觀A1監獄,這裡有超過40名死刑囚犯正在等待相同的命運。
「給我兒子第二次機會」
在監獄外,死刑犯的親人守候著他們親人命運的消息。
哈琳達·賓特·伊斯梅爾有一頭漂白的金色頭髮,左邊鼻孔上戴著小耳環。
她計算過,這位61歲的女性已經至少進監獄七次,都是因為毒品。哈琳達說,她在12歲時第一次吸食海洛因。她的最後一次被捕是在2017年,當時警方突襲了她和長子穆罕默德·伊茲萬·賓·博漢所在的住所。
母子倆都因毒品被定罪,但哈琳達被判五年監禁,而她的兒子在警方查獲他持有六包冰毒和海洛因後被判死刑,根據法院文件,他仍在監獄中,等待執行死刑。

「我非常生氣,為什麼政府不給[我的兒子]改過自新的機會,」哈琳達說。「我一直祈禱政府給我的兒子第二次機會。」
哈琳達現在是小型運動的成員,該運動呼籲禁止新加坡的死刑。
「這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並且它只是不成比例地對社會中最弱勢和邊緣化的人使用,」來自「變革正義集體」的記者兼活動家基爾斯頓·韓說,她為死刑犯發聲。
「我覺得這在道德上是錯誤的。」
韓對新加坡死刑制度的公開批評使她與顧聲揚大臣結下了私仇。
「她就是那些浪漫化死刑囚犯的人之一,」顧聲揚對CNN說。
然而,顧聲揚確認了韓的觀察。他說,在目前超過40名死刑囚犯中,大多數來自「較低社會經濟層次」。
2022年,11名因毒品罪行被處決的囚犯中,有一位是納澤里·賓·拉吉姆。
「我原本希望他能被判終身監禁,但他被絞死了,」他的妹妹納茲拉說。納茲拉表示,她的兄弟終其一生都在吸毒,但不是暴力分子。
她展示了她手機中的一系列照片,裡面是穿著印花T恤的納澤里,微笑著舉起勝利的手勢。
在每次執行死刑前,當局會安排專業的攝影師拍攝囚犯,讓他們換上便服,而不是穿監獄制服。
納茲拉對這個舉動並不認同。
「這是假快樂,」她說。
她表示,她正在鼓勵她的成年子女離開新加坡,永久移民到澳大利亞。
禁毒戰爭
新加坡官員指出,調查顯示公眾對政府禁毒政策的壓倒性支持。
顧聲揚在公開場合經常強調,歐美城市街頭的公共毒品使用現象,來為新加坡的禁毒政策辯護。
但或許,更適合將新加坡的禁毒紀錄與香港這個也有零容忍毒品政策的前英國殖民地相比較。
香港的人口約為新加坡的25%,但它並未對毒品罪犯執行死刑。
然而,儘管香港的人口較大,但在2023年,香港的毒品逮捕人數為3,406人——僅比新加坡的3,101人多出幾百人。
顧聲揚說,新加坡的毒品逮捕人數在2023年激增了10%,這表明死刑的威脅或許並未能有效起到威懾作用。
「這是一場你永遠說不完的戰鬥,」顧聲揚說。
「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工作。」
By Ivan Watson, Heather Chen, Rebecca Wright and Tom Booth, CNN
Comments